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泰州使君陈莹中 宋 · 韩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当年贤路杂薰莸,叹息诸公善自谋。
今日在前皆鼎镬,后来知我独春秋。
海边已击师襄磬,湖上新逢范蠡
惟有书生最无事,不妨挟册更西游。
洞箫赋 西汉 · 王褒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二、文选卷十七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巘迤㠧,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
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
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
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磕磕而澍渊。
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
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
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𤡻猭。
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諠。
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
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
带以象牙,掍其会合。
锼镂离洒,绛唇错杂。
邻菌缭纠,罗鳞捷猎。
胶致理比,挹抐擪𢺣。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闇于白黑之貌形。
愤伊郁而酷𦓖,悯眸子之丧精。
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
形旖旎以顺吹兮,嗔㖤以纡郁。
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遝以诡谲。
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
或漫衍而骆驿兮,沛焉竞溢。
惏慄密率,掩以绝灭。
㘊霵晔踕,跳然复出。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
啾咇㘉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
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
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
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
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㥜。
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
悲怆恍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
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
刚毅彊暴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
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𣏌梁之妻不能为其气。
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
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蹠鬻博儡以顿悴。
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
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
愺恅澜漫,亡耦失畴
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撇涕抆泪
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
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
蝼蚁蝘蜒,蝇蝇翊翊。
迁延徙迤,鱼瞰鸡睨。
垂喙蜿转,瞪瞢忘食。
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乱曰:状若捷武超腾踰曳,迅漂巧兮。
又似流波,泡溲汎𣶏,趋巘道兮。
哮呷呟唤跻踬连绝,淈殄沌兮。
搅搜泶捎,逍遥踊跃,若坏颓兮。
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
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淫兮。
条畅洞达,中节操兮。
终诗卒曲,尚馀音兮。
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
连延骆驿,变无穷兮。
追古祥兴元年 南宋 · 徐理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一、《琴统》(明抄本)
《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
孔门之瑟,今不复见。
若琴则今古同风,瑟之为可贵,信矣。
虽然,琴之不废于今者,器耳,而其意无复有也。
欧阳公为器存意不存者,此也。
郑卫之音,固正声之枘凿,而世俗之音,又郑卫之冰炭。
濮上新声,非《韶》、《夏》也,犹能感发于幽隐之中,诡变若鬼神之状。
清徵清角,非《雅》、《颂》也,犹能一再鼓而玄鹤来,继作而玄云起,风雨至。
今之为曲操者,能致是乎?
不能致是,而又望其可以谐德音,纪中和,以至于通神明、阜民财乎?
嗟夫!
师襄、伯牙,逝不返矣。
黮黑颀长,旷如望羊之风,不复可想像而见矣。
巍巍泰山,洋洋流水之志,不复可俄度而知矣。
而所传之不绝一线者,五音十二律,乃多缺略而舛讹。
呜呼,难矣哉!
愚以浅陋之质,幼年窃好音声、算术,积二十年而成钟律之书。
宝祐乙卯,献于理宗皇帝
玉音付提史端明尤公煜看详,一时元老诸贤汲引,遂得叼恩科级,实千一之遇也。
今年五十逾一矣。
仕进之念浸若槁灰,然于至理未能厌情。
且于徽弦粗知要旨。
暇日于竹斋书几之间,运指调音,窃有得于万一。
痛律调之弊流,极简编之考订,成此一书,俾七弦各正其名,五音各有其位,莹彻而无疵,错综而无碍,砭痼攻瑕,觉迷解惑,庶或得之。
《风俗通》曰:「琴者,乐之统,君子所当御」。
故名曰《琴统》。
汉桓谭著《琴道》未成,班孟坚续成之。
仆也不揣,又续其说,知罪知罪!
琴瑟合奏赋 唐 · 谢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八
琴蕴雅兮闲畅。瑟合音以高张。
忽双声以动作。合六律之短长。
一则玉轸金徽。无爽于清浊。
一则瑟弦疏越。不间于宫商。
君王政美和同。化能率舞。
放郑声于域外。屏优雅于乐府。
所以顾绿绮之韵高。爱清庙之器古。
凭曾皙之所奏。与师襄而对抚。
涤虑而匪隔毫釐。共坐而自齐徵羽。
静而各守。动而合矩。
左谐乎蔡炎之音。右扣于湘灵之鼓。
况复素女弦怨。重华调清。
以风中之响。入云和之轻。
便契虚徐之节。雅符闲淡之名。
诚二体之区别。能九奕而混并。
流水一听。柱间而泾渭合派。
箫韶共奏。指下而鸾凰和鸣。
彼弄互揭。此意还发。
一曲之金飙飋䫻。再奏而玉堂清越。
写断续于秋空。激寥亮于云中。
琴弦促而影细。瑟弦繁而体殊。
伊和乐之假主。俾合散之同途。
理心而宁乖高下。盈耳而不离笙竽。
故若出有入无。唱予和汝
觉肸响于轻重。等洪纤于律吕。
播南风于大道。秩秩无差。
配上古之希声。愔愔备举。
遂使敦本志切。去邪义深
惉懘之乱不作。非僻之思不侵。
由自内而率外。皆谓乐而不淫。
读书 清 · 南克宽
 出处:梦呓集乾
孔子学弹琴,师于师襄子。
得音不肯止,得数复得志。
终焉得其人,长身而黮黑。
相去五百载,了然在吾目。
读书如弹琴,六艺见圣人。
诸子见诸子,皆吾室中宾。
与之饮醇醪,与之赏奇文。
彼哉徵逐徒,卒岁相驰奔。
声无哀乐论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九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
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
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
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
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
主人应之曰:「斯义久滞,莫肯拯救,故令历世滥于名实。
今蒙启导,将言其一隅焉。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
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
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
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不变也。
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
及宫商集比,声音克谐,此人心至愿,情欲之所钟。
故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故,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乐不至淫,斯其大较也。
然『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
因兹而言,玉帛非礼敬之实,歌舞非悲哀之主也。
何以明之?
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
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而哀乐之情均也。
今用均同之情,案,「戚」本作「感」,又脱同字,依《世说·文学篇》注改补}}。
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
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
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
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哀言。
言比成诗,声比成音。
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
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
夫哀心藏于苦心内,遇和声而后发。
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
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
岂复知『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哉。
风俗之流,遂成其政;
是故国史明政教之得失,审国风之盛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故曰『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
夫味以甘苦为称,今以甲贤而心爱,以乙愚而情憎,则爱憎宜属我,而贤愚宜属彼也。
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而谓之怒味哉?
由此言之,则外内殊用,彼我异名。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
哀乐自当以情感,则无系于声音。
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
且季子在鲁,采《诗》观礼,以别《风》、《雅》,岂徒任声以决臧否哉?
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然后叹美邪?
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秦客难曰:「八方异俗,歌哭万殊,然其哀乐之情,不得不见也。
夫心动于中,而声出于心。
虽托之于他音,寄之于余声,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使得过也。
伯牙理琴而钟子知其所志;
隶人击磬而子产识其心哀;
鲁人晨哭而颜渊审其生离。
夫数子者,岂复假智于常音,借验于曲度哉?
心戚者则形为之动,情悲者则声为之哀。
此自然相应,不可得逃,唯神明者能精之耳。
夫能者不以声众为难,不能者不以声寡为易。
今不可以未遇善听,而谓之声无可察之理;
见方俗之多变,而谓声音无哀乐也」。
又云:「贤不宜言爱,愚不宜言憎。
然则有贤然后爱生,有愚然后憎成,但不当共其名耳。
哀乐之作,亦有由而然。
此为声使我哀,音使我乐也。
苟哀乐由声,更为有实,何得名实俱去邪」?
又云:「季子采《诗》观礼,以别《风》、《雅》;
仲尼叹《韶》音之一致,是以咨嗟。
是何言欤?
师襄奏操,而仲尼文王之容;
师涓进曲,而子野识亡国之音。
宁复讲诗而后下言,习礼然后立评哉?
斯皆神妙独见,不待留闻积日,而已综其吉凶矣;
是以前史以为美谈。
今子以区区之近知,齐所见而为限,无乃诬前贤之识微,负夫子之妙察邪」?
主人答曰:「难云:虽歌哭万殊,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假智于常音,不借验于曲度,钟子之徒云云是也。
此为心悲者,虽谈笑鼓舞,情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诳察者于疑似也。
以为就令声音之无常,犹谓当有哀乐耳。
又曰:「季子听声,以知众国之风;
师襄奏操,而仲尼文王之容。
案如所云,此为文王之功德,与风俗之盛衰,皆可象之于声音:声之轻重,可移于后世;
之巧,能得之于将来。
若然者,三皇五帝,可不绝于今日,何独数事哉?
若此果然也。
文王之操有常度,韶武之音有定数,不可杂以他变,操以余声也。
则向所谓声音之无常,钟子之触类,于是乎踬矣。
若音声无常,钟子触类,其果然邪?
仲尼之识微,季札之善听,固亦诬矣。
此皆俗儒妄记,欲神其事而追为耳,欲令天下惑声音之道,不言理以尽此,而推使神妙难知,恨不遇奇听于当时,慕古人而自叹,斯所□大罔后生也。
夫推类辨物,当先求之自然之理;
理已定,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
今未得之于心,而多恃前言以为谈證,自此以往,恐巧历不能纪」。
「又难云:「哀乐之作,犹爱憎之由贤愚,此为声使我哀而音使我乐;
苟哀乐由声,更为有实矣。
夫五色有好丑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
至于爱与不爱,喜与不喜,人情之变,统物之理,唯止于此;
然皆无豫于内,待物而成耳。
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
故前论已明其无常,今复假此谈以正名号耳。
不为哀乐发于声音,如爱憎之生于贤愚也。
然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
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
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不可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
秦客难曰:「夫观气采色,天下之通用也。
心变于内而色应于外,较然可见,故吾子不疑。
夫声音,气之激者也。
心应感而动,声从变而发。
心有盛衰,声亦隆杀。
同见役于一身,何独于声便当疑邪!
夫喜怒章于色诊,哀乐亦宜形于声音。
声音自当有哀乐,但暗者不能识之。
至钟子之徒,虽遭无常之声,则颖然独见矣,今蒙瞽面墙而不悟,离娄昭秋毫于百寻,以此言之,则明暗殊能矣。
不可守咫尺之度,而疑离娄之察;
执中痛之听,而猜钟子之聪;
皆谓古人为妄记也」。
主人答曰:「难云:心应感而动,声从变而发,心有盛衰,声亦降杀,哀乐之情,必形于声音,钟子之徒,虽遭无常之声,则颖然独见矣。
必若所言,则浊质之饱,首阳之饥,卞和之冤,伯奇之悲,相如之含怒,不占之怖祗,千变百态,使各发一咏之歌,同启数弹之微,则钟子之徒,各审其情矣。
尔为听声者不以寡众易思,察情者不以大小为异,同出一身者,期于识之也。
设使从下,则子野之徒,亦当复操律鸣管,以考其音,知南风之盛衰,别雅、郑之淫正也?
夫食辛之与甚噱,薰目之与哀泣,同用出泪,使狄牙尝之,必不言乐泪甜而哀泪苦,斯可知矣。
何者?
肌液肉汗,踧笮便出,无主于哀乐,犹筛酒之囊漉,虽笮具不同,而酒味不变也。
声俱一体之所出,何独当含哀乐之理也?
且夫《咸池》、《六茎》,《大章》、《韶夏》,此先王之至乐,所以动天地、感鬼神。
今必云声音莫不象其体而传其心,此必为至乐不可托之于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舜命夔「击石拊石,八音克谐,神人以」。
以此言之,至乐虽待圣人而作,不必圣人自执也。
何者?
音声有自然之,而无系于人情。
克谐之音,成于金石;
至和之声,得于管弦也。
夫纤毫自有形可察,故离瞽以明暗异功耳。
若乃以水济水,孰异之哉」?
秦客难曰:「虽众喻有隐,足招攻难,然其大理,当有所就。
若葛卢闻牛鸣,知其三子为牺;
师旷吹律,知南风不竞,楚师必败;
羊舌母听闻儿啼,而审其丧家。
凡此数事,皆效于上世,是以咸见录载。
推此而言,则盛衰吉凶,莫不存乎声音矣。
今若复谓之诬罔,则前言往记,皆为弃物,无用之也。
以言通论,未之或安。
若能明斯所以,显其所由,设二论俱济,愿重闻之」。
主人答曰:「吾谓能反三隅者,得意而忘言,是以前论略而未详。
今复烦循环之难,敢不自一竭邪?
夫鲁牛能知牺历之丧生,哀三子之不存,含悲经年,诉怨葛卢;
此为心与人同,异于兽形耳。
此又吾之所疑也。
且牛非人类,无道相通,若谓鸣兽皆能有言,葛卢受性独晓之,此为称其语而论其事,犹译传异言耳,不为考声音而知其情,则非所以为难也。
若谓知者为当触物而达,无所不知,今且先议其所易者。
请问:圣人卒人胡域,当知其所言否乎?
难者必曰知之。
知之之理何以明之?
愿借子之难以立鉴识之域。
或当与关接识其言邪?
将吹律鸣管校其音邪?
观气采色和其心邪?
此为知心自由气色,虽自不言,犹将知之,知之之道,可不待言也。
若吹律校音以知其心,假令心志于马而误言鹿,察者固当由鹿以知马也。
此为心不系于所言,言或不足以證心也。
若当关接而知言,此为孺子学言于所师,然后知之,则何贵于聪明哉?
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举一名以为标识耳。
夫圣人穷理,谓自然可寻,无微不照。
苟无微不照,理蔽则虽近不见,故异域之言不得强通。
推此以往,葛卢之不知牛鸣,得不全乎」?
又难云:「师旷吹律,知南风不竞,楚多死声。
此又吾之所疑也。
请问师旷吹律之时,楚国之风邪,则相去千里,声不足达;
若正识楚风来入律中邪,则楚南有吴、越,北有梁、宋,苟不见其原,奚以识之哉?
凡阴阳愤激,然后成风。
气之相感,触地而发,何得发楚庭,来入晋乎?
且又律吕分四时之气耳,时至而气动,律应而灰移,皆自然相待,不假人以为用也。
上生下生,所以均五声之和,叙刚柔之分也。
然律有一定之声,虽冬吹中吕,其音自满而无损也。
今以晋人之气,吹无韵之律,楚风安得来入其中,与为盈缩邪?
风无形,声与律不通,则校理之地,无取于风律,不其然乎?
岂独师旷多识博物,自有以知胜败之形,欲固众心而托以神微,若伯常骞之许景公寿哉」?
又难云:「羊舌母听闻儿啼而审其丧家。
复请问何由知之?
为神心独悟暗语而当邪?
尝闻儿啼若此其大而恶,今之啼声似昔之啼声,故知其丧家邪?
若神心独悟暗语之当,非理之所得也。
虽曰听啼,无取验于儿声矣。
若以尝闻之声为恶,故知今啼当恶,此为以甲声为度,以校乙之啼也。
夫声之于音,犹形之于心也。
有形同而情乖,貌殊而心均者。
何以明之?
圣人齐心等德而形状不同也。
苟心同而形异,则何言乎观形而知心哉?
且口之激气为声,何异于籁龠纳气而鸣邪?
啼声之善恶,不由儿口吉凶,犹琴瑟之清浊不在操者之工拙也。
心能辨理善谈,而不能令内龠调利,犹瞽者能善其曲度,而不能令器必清和也。
器不假妙瞽而良,龠不因惠心而调,然则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二物之诚然,则求情者不留观于形貌,揆心者不借听于声音也。
察者欲因声以知心,不亦外乎?
今晋母未待之于老成,而专信昨日之声,以證今日之啼,岂不误中于前世好奇者从而称之哉」?
秦客难曰:「吾闻败者不羞走,所以全也。
吾心未厌而言,难复更从其馀。
今平和之人,听筝笛琵琶,则形躁而志越;
闻琴瑟之音,则听静而心闲。
同一器之中,曲用每殊,则情随之变:奏秦声则叹羡而慷慨;
理齐楚则情一而思专,肆姣弄则欢放而欲惬;
心为声变,若此其众。
苟躁静由声,则何为限其哀乐,而但云至和之声,无所不感,托大同于声音,归众变于人情?
得无知彼不明此哉」?
主人答曰:「难云:琵琶、筝、笛令人躁越。
又云:曲用每殊而情随之变。
此诚所以使人常感也。
琵琶、筝、笛,间促而声高,变众而节数,以高声御数节,故使人形躁而志越。
犹铃铎警耳,钟鼓骇心,故『闻鼓鼙之音,思将帅之臣』,盖以声音有大小,故动人有猛静也。
琴瑟之体,间辽而音埤,变希而声清,以埤音御希变,不虚心静听,则不尽清和之极,是以听静而心闲也。
夫曲用不同,亦犹殊器之音耳。
齐楚之曲,多重故情一,变妙故思专。
姣弄之音,挹众声之美,会五音之和,其体赡而用博,故心侈于众理;
五音会,故欢放而欲惬。
然皆以单、复、高、埤、善、恶为体,而人情以躁、静而容端,此为声音之体,尽于舒疾。
情之应声,亦止于躁静耳。
夫曲用每殊,而情之处变,犹滋味异美,而口辄识之也。
五味万殊,而大同于美;
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美有甘,和有乐。
然随曲之情,尽于和域
应美之口,绝于甘境,安得哀乐于其间哉?
然人情不同,各师所解。
则发其所怀;
若言平和,哀乐正等,则无所先发,故终得躁静。
若有所发,则是有主于内,不为平和也。
以此言之,躁静者,声之功也;
哀乐者,情之主也。
不可见声有躁静之应,因谓哀乐者皆由声音也。
且声音虽有猛静,猛静各有一和,和之所感,莫不自发。
何以明之?
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尔泣,非进哀于彼,导乐于此也。
其音无变于昔,而欢戚并用,斯非『吹万不同』邪?
夫唯无主于喜怒,亦应无主于哀乐,故欢戚俱见。
若资偏固之音,含一致之声,其所发明,各当其分,则焉能兼御群理,总发众情邪?
由是言之,声音以平和为体,而感物无常;
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
然则声之与心,殊涂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
秦客难曰:「论云:猛静之音,各有一和,和之所感,莫不自发,是以酒酣奏琴而欢戚并用。
此言偏并之情先积于内,故怀欢者值哀音而发,内戚者遇乐声而感也。
夫音声自当有一定之哀乐,但声化迟缓不可仓卒,不能对易。
偏重之情,触物而作,故今哀乐同时而应耳;
虽二情俱见,则何损于声音有定理邪?
主人答曰:「难云:哀乐自有定声,但偏重之情,不可卒移。
故怀戚者遇乐声而哀耳。
即如所言,声有定分,假使《鹿鸣》重奏,是乐声也。
而令戚者遇之,虽声化迟缓,但当不能使变令欢耳,何得更以哀邪?
犹一爝之火,虽未能温一室,不宜复增其寒矣。
夫火非隆寒之物,乐非增哀之具也。
弦高堂而欢戚并用者,直至和之发滞导情,故令外物所感得自尽耳。
难云:偏重之情,触物而作,故令哀乐同时而应耳。
夫言哀者,或见机杖而泣,或睹舆服而悲,徒以感人亡而物存,痛事显而形潜,其所以会之,皆自有由,不为触地而生哀,当席而泪出也。
今见机杖以致感,听和声而流涕者,斯非和之所感,莫不自发也」。
秦客难曰:「论云:酒酣奏琴而欢戚并用。
欲通此言,故答以偏情感物而发耳。
今且隐心而言,明之以成效。
夫人心不欢则戚,不戚则欢,此情志之大域也。
然泣是戚之伤,笑是欢之用。
盖闻齐、楚之曲者,唯睹其哀涕之容,而未曾见笑噱之貌。
此必齐、楚之曲,以哀为体,故其所感,皆应其度量;
岂徒以多重而少变,则致情一而思专邪?
若诚能致泣,则声音之有哀乐,断可知矣」。
主人答曰:「虽人情感于哀乐,哀乐各有多少。
又哀乐之极,不必同致也。
夫小哀容坏,甚悲而泣,哀之方也;
小欢颜悦,至乐心喻,乐之理也。
何以明之?
夫至亲安豫,则恬若自然,所自得也。
及在危急,仅然后济,则抃不及舞。
由此言之,舞之不若向之自得,岂不然哉?
至夫笑噱虽出于欢情,然自以理成又非自然应声之具也。
此为乐之应声,以自得为主;
哀之应感,以垂涕为故。
垂涕则形动而可觉,自得则神合而无忧,是以观其异而不识其同,别其外而未察其内耳。
笑噱之不显于声音,岂独齐楚之曲邪?
今不求乐于自得之域,而以无笑噱谓齐、楚体哀,岂不知哀而不识乐乎」?
秦客问曰:「仲尼有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即如所论,凡百哀乐,皆不在声,即移风易俗,果以何物邪?
又古人慎靡靡之风,抑慆耳之声,故曰:『放郑声,远佞人』。
然则郑卫之音击鸣球以协神人,敢问郑雅之体,隆弊所极;
风俗称易,奚由而济?
幸重闻之,以悟所疑」。
主人应之曰:「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
古之王者,承天理物,必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君静于上,臣顺于下,玄化潜通,天人交泰,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荡涤尘垢,群生安逸,自求多福,默然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也。
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故歌以叙志,舞以宣情。
然后文之以采章,照之以风雅,播之以八音,感之以太和,导其神气,养而就之。
迎其情性,致而明之,使心与理相顺,气与声相应,合乎会通,以济其美。
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光大,显于音声也。
若以往则万国同风,芳荣济茂,馥如秋,不期而信,不谋而诚,穆然相爱,犹舒锦彩,而粲炳可观也。
大道之隆,莫盛于兹,太平之业,莫显于此。
故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之为体,以心为主。
故无声之乐,民之父母也。
至八音会谐,人之所悦,亦总谓之乐,然风俗移易,不在此也。
夫音声和比,人情所不能已者也。
是以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
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
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
口不尽味,乐不极音。
揆终始之宜,度贤愚之中。
为之检则,使远近同风,用而不竭,亦所以结忠信,著不迁也。
故乡校庠塾亦随之变,丝竹与俎豆并存,羽毛与揖让俱用,正言与和声同发。
使将听是声也,必闻此言;
将观是容也,必崇此礼。
礼犹宾主升降,然后酬酢行焉。
于是言语之节,声音之度,揖让之仪,动止之数,进退相须,共为一体。
君臣用之于朝,庶士用之于家,少而习之,长而不怠,心安志固,从善日迁,然后临之以敬,持之以久而不变,然后化成,此又先王用乐之意也。
故朝宴聘享,嘉乐必存。
是以国史采风俗之盛衰,寄之乐工,宣之管弦,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此又先王用乐之意也。
若夫郑声,是音声之至妙。
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
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先王恐天下流而不反,故具其八音,不渎其声;
绝其大和,不穷其变;
捐窈窕之声,使乐而不淫,犹大羹不和,不极勺药之味也。
若流俗浅近,则声不足悦,又非所欢也。
若上失其道,国丧其纪,男女奔随,淫荒无度,则风以此变,俗以好成。
尚其所志,则群能肆之,乐其所习,则何以诛之?
托于和声,配而长之,诚动于言,心感于和,风俗一成,因而名之。
然所名之声,无中于淫邪也。
淫之与正同乎心,雅、郑之体,亦足以观矣(本集)」。
石涧书屋 明 · 徐溥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书屋亭亭石涧阴,红尘不到昼沉沉。
细看邵子圈中理,漫拂师襄膝上琴。
才向静中探月窟,却从复后见天心。
残书几卷遗诸子,绝胜满籯都是金。
邓侍郎石磬歌 元末明初 · 刘崧
侍郎光荐中甫庐陵人宋季以礼部侍郎卫王海上事亟率妻子投海为大军钩致不死张元帅弘范异之待以宾礼过淮河渔父家见盆盎上置曲石命涤视之有铭文焉则磬也渔父云得之淮水中公以易之持归其文理精致声极清越宝藏之将百年矣至正丁亥春余过公故宅其孙谦出以示余为之泫然以悲因赋七言歌行一首纪其事
水中古磬世莫识,扣之能鸣人始惊。
前朝文物最博雅,庐陵侍郎先得名。
淮河东游色惆怅,忍使至宝成凋丧。
苍茫何代出泥沙,憔悴当时杂盆盎。
归来设虡当特悬,扣击往往遗音传。
奇文漫灭科斗迹,雨气缠结蛟龙涎。
是时周庙朝殷冔,师襄南踰叹修阻。
海门风起商声哀,万里孤臣泪如雨。
凤鸟一去不可闻,宜尔孙子多才文。
高堂出此坐叹息,暝色犹带崖山云。
便令敬之慎勿亵,此物宜与天球列。
百年隐显自有时,蕴德含和竟谁泄。
呜呼贤哲今不存,对之使我伤心魂。
虞庭可登兽可舞,此石不毁应能言。
闲步梨溪。得碧梧一树老大成阴。为赋一诗庚戌 清 · 南有容
 出处:䨓渊集卷之二
文王忽已没,凤声亦悠悠。
梧桐空老大,黄雀来啾啾。
愿言斸为琴,持以声九韶。
师襄去不还,海山日萧萧。
奇材委穷谷,恐为樵斤误。
傥遇中郎顾,宁怀樗栎寿
攀援不能去,恻怆心中悲。
心悲与谁语,默默空自知。
按:庚戌二月。余梦得一琴。将弹之。既而太息。解弦而藏之。觉而莫晓其故也。后九月过梨溪成老家。见碧梧一树。攀援久之。感而有诗。是夜梦遇二人。弹琴各弄一遍。余诵啾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之句。顾谓二人曰退之听颖师弹琴诗。欧公以谓咏琵琶。余尝不能辨。乃今知退之真知音者也。相与一笑而觉。嗟乎。余平生不解音。而梦中能弹琴。此可喜耳。欲与人说。而妻若儿烂漫睡矣。借使语之。妇人孺子。未必知其意也。枕上聊记数行。
谏以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 隋末唐初 · 李纲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臣谨按周礼。
均工乐胥。
不预于仕伍。
虽复才如子野
妙等师襄
皆身终子继。
不易其业。
魏武使祢衡击鼓
先解朝服。
露体而击之。
云不敢以先王法服。
伶人之衣。
齐高纬封曹妙达为王
授安马驹为开府
既招物议。
大斁彝伦。
有国有家者以为殷鉴。
方今新定天下。
开太平之基。
起义功臣
行赏未遍。
高才硕学。
犹滞草莱。
而先令舞人致位五品。
鸣玉曳组。
趋驰廊庑。
故非创业垂统。
贻则子孙之道也。
伏惟陛下听察之。
太师鲁国孔宣公碑 初唐 · 崔行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臣闻形气肇分。宗匠之涂遂广。
性情已著。名教之理攸兴。
是故雕刻为妙物之先。粉泽成真宰之用。
若其聃语弃智。则圣非攘臂之端。
庄寄齐谐。则礼必因心之范。
虽九流争长。百家竞逐。
而宗旨所归。典坟攸系。
夫轩羲已谢。子姒迭微。
步骤殊方。质文异辙。
及流漦起噪。箕服传訞。
宪章板荡。风雅沦丧。
然而千龄接圣。崇朝可期。
五百见贤。伐柯未远。
粤惟上哲。降生圯运。
理接化先。德充造物。
财成教义。弥纶之迹已周。
组织心灵。范围之功且峻。
利仁以济幽显。垂训以沾动植。
自叹起临川。道穷反袂。
西峰琬玉。几烬苍山
东野柔桑。多尘碧海。
属混元再造。休明一期。
雅颂之音复闻。郊禋之礼还缉。
跨巢胥之逸轨。迈龙鸟之遐风。
瞻白云而升介邱。翼苍螭而过沂上。
而令千祀之外。典册遂隆。
九泉之下。哀荣方缛。
斯乃命为罕说。道不预谋。
岂如箕山之魂。空成寂寞。
信陵之墓。徒复经过。
将知龙蛇之蛰。潜契于天壤。
圣智所游。高悬于日月。
言之不可极。其惟孔太师乎。
太师讳某字仲尼
鲁国邹人。有殷之苗裔也。
分于宋。则孔父嘉大司马
弗父何国让其弟厉公正考父佐戴武宣而受三命。
居于鲁。则有防叔伯夏叔梁纥
太师。若夫天命元鸟玉箧隆其浚哲。
瑞启白狼。瑶台繁其锡类。
武王覆夏。仍迁象物之金。
有客在周。复奏桑林之乐。
滋恭喻尸臣之鼎。高让挹延吴之风。
令绪昌源。焕乎已远。
至如象纬凝质。则傅说巫咸
嵩华降神。则申伯吉甫
在于郊临巨迹。郁符中野之祥。
水带邱阿。遥均反宇之庆。
韫乾坤之精粹。陶阴阳之淑灵。
度九围十。河目海口。
放勋文命。有喻于仪形。
子产皋繇。微详于具体。
孟孙言其将圣。太宰辨其多能。
神关系表。性与道合。
时初撰屦。已训卿。
年未裘裳。先窥周室。
犹且学期上达。业遵下问。
龙如藏史。或访礼经。
碧准苌宏。言询易象。
曲台相圃。广陈揖让之容。
师挚师襄。屡辨兴亡之极。
网罗六艺。经纬十伦。
加以思入无方。情该至赜。
陈庭矢集。悬验远飞。
井泉开。冥占幽怪。
新萍泛日。能对于楚
旧骨沦风。旋训于越使。
藏往知来之际。微妙元通之旨。
不可以龟策求。不可以筌蹄得。
及其誉闻曲阜。南宫展师资之敬。
应务中都。西邻化诸侯之法。
冬官效职。五土得其攸宜。
秋令克宣。两观展其刑政。
沟疏墓道。且抑季桓。
田归汶阳。遂陵齐景。
尊君卑臣之训。自家刑国之
每惆怅于兴周。亦流连于韶管。
然而高旻不惠。彼日寖微。
起哀怨于王风。绝归飞于鸣鸟。
是邦可化。斯道欲行。
暖席兴忧。问津匪倦。
俎豆尝。空及三军之容。
季孟有言。不接双鸡之膳。
晏平推士。尚或相排。
子西让王。终成见拒。
亦有宋朝司马。乔木难休。
卫国匡人。逆旅焚次。
微者。翻嗟击磬之心。
仪封细人。潜明木铎之意。
既而在斯兴感。用辍栖遑。
狂斐然。弥嗟穿凿。
旋骖旧馆。扫筵阙里。
杏坛居寂。缁林地幽。
知十稽微。得二承妙。
科斗所载。方阅旧文。
雎鸠在篇。遍详雅什。
河汉鼗鼓。铿锵之响复传。
宗庙衣裳。升降之仪还序。
博约无倦。诱喻多方。
后稷躬耕。近关励物。
伯夷馁死。犹可激贪。
周公其人。则神交于梦想。
管仲小器。则叹微于征伐。
立德立言。太上谓之不朽。
曰仁曰义。前哲以之周旋。
覆篑为山。喻天阶而不陟。
读易无过。假日蚀以鸣谦。
茨岭峒山。寄言于独善。
岐情风御。未陟于通庄。
妙臻数极。作侔易。
是知缝掖乃兼济之途。华衮非为政之要。
及其愚智齐派。椿如一。
南楚狂狷。旧辨凤衰。
东鲁陪臣。奄成麟毙。
晨兴负杖。知命发于话言。
夕寐奠楹。将萎伤其溘虑。
崇山化谷。小天下而无由。
殒石沈星。架大梁而何有。
门人议服。俱缠至极之哀。
国史制词。永锡慭遗之诔。
及埏深夏屋。树列远方。
五胜迭迁。六籍无准。
席间初阒。已舛微言。
入室且分。遄乖大义。
秦人蛙沸。遗烬翳然。
汉代龙骧。挟书未剪。
元封有述。残阙载陈。
甘露嗣踪。●8BE8扬复起。
舂陵受命。先访于胶庠。
谯郡膺符。多招于文学
逮江马南度。泉鹅北飞。
鸮入环林。鲸冲圣海。
有随交丧。中原剪覆。
东序南雍。鞠为茂草。
六乐五礼。皆从燬室。
钦若皇唐。肇膺明命。
祖武宗文之业。天成地平之勋。
图书因乐推重。干戈由宁乱集。
刳舟创浮。芹藻之诗先远。
戎衣初卷。羽籥之节旋兴。
皇上以圣敬而抚璇图。以文明而膺宝历。
夏启挹其光兆。姬诵让其惟清。
化入龙沙。风移鳀海。
金邱展赆。琼田荐琛。
潜马饰黄芝之封。浮龟吐绿文之籀。
虞庠殷塾。广庞叟。
蓬岭石渠。朋延敦诲。
垂衣裳而凝想。虚旒纩以永怀。
至于大道寖微。小康遂往。
嬴讥紫色。谬践元阿。
刘风白金。徒遵高里。
黄初正始。时多间然。
建武永平。业非尽善。
而乃作乐崇德。殷荐之礼毕陈。
有孚载容。观下之训齐设。
肆类偫望。孝享之义益隆。
归功三后。尊祖之诚愈切。
诏寰中而徵万玉。译荒外以召百灵。
一茅分茹。双鹣共羽。
翠华远升。秸席虚位。
上帝储祉。泰壹有辉。
山祇传声。海神会气。
九皇之况荣可嗣。三代之阙典还属。
乃使朱鸟翔日。苍威戒路。
七萃腾景。八鸾锵风。
过大庭以省方。掩洙上而观艺。
晏居莫辨。祠堂岿然。
见马鬣于荒坟。识欃檀于古。
叹重泉之可作。闻盛德而必祀。
言敷典训。广命杍材。
赠以太师。式旌幽壤。
改制神宇。是令德。
于时皇唐之御天下四十有九载。即乾封之元年也。
摄提贞岁。勾芒献节。
兖州都督霍王元轨。大启藩维。
肃承纶诰。庀徒揆日。
疏闲薙远。接泮林之旧壝。
削灵光之前殿。徂徕新甫。
伐乔木而韵流嘤。岱畎泗滨。
采怪石而喧浮磬。赪紫施绚。
黝黛飞文。沓栱重栌。
春窗秋幌。阴櫩积雾。
复阁怀烟。几仍度室。
席遵函丈。寿宫焕然。
睟容有穆。至如襄城有访。
七圣接其騑骖。汾水言游。
四子冥其衡轭。将谓布衣黄屋。
名器则殊。卷领素王。
感召宜一。颜子侍侧。
农山之谈。季路承閒。
如兴浮海之西华束带。
尚以要。言偃裼裘。
犹为得礼。避席延其不敏。
舍瑟眷其幽情。共列升堂。
齐参睹奥。岁时藻。
复杂昌蒲。平日弦歌。
还闻丝竹。皇储一德。
聿隆三善。博望邀裾。
肃成讲义。发挥镕造。
幽赞事业。而以周穆之觞王母
尚勤西弇。汉帝之展邱。
因书东岳。遂乃思建隆碣。
上闻天扆。言由国本。
理会冲情。副震宫之德声。
命芸阁以䌷颂。元堂辟兮神灵僾。
扬教思兮两仪配。煽皇纲兮融帝载。
可履兮舜为佩。昼而明兮夜而晦。
于嗟业兮丽万代。其词曰。
赫赫上帝。悠悠天造。
神集鸿名。圣居大宝。
循性称教。率性为道。
政若镕金。化侔偃草。
爻画先起。律吕创陈。
礼节天地。乐和人神。
成期用。业尚日新。
縡无声臭。骘有彝伦。
水火朝变。宪章时革。
周庙伤禾。殷墟
褒艳纰雅。嬴沦赜。
散乱纪言。支离方册。
自天生德。由纵成能。
宾筵恪嗣。铭鼎家承。
蹲龙运舛。振铎冥膺。
阙典攸缉。斯文载兴。
广训三千。遍于七十。
历阶东会。藏书西入。
楚将分社。齐闻与邑。
接舆自狂。长沮空执。
在智伊妙。惟神乃几。
羊因鲁触。鸟向陈飞。
那传颂管。编照书韦。
卜商承绚。颜子参微。
则不追。昌亦遂往。
名教潜发。心灵泛奖。
德配乾坤。业晖辰象。
麟悴遥泣。山隤夐仰。
三统昌日。千龄圣期。
禋宗有昊。展礼崇基
觐宣时迈。神缄孝思。
绛螭承轭。翠凤翻旗。
上浮龟蒙。遥集邹鲁。
翘勤真迹。惆怅今古。
旧壁迷字。荒坟翳斧。
纶贲宗师。诏缉灵宇。
虹梁野搆。翚翼林舒。
雕栊绣桷。圆井方疏。
沂童浴早。泮鸟鸣初。
俎豆蠲洁。丹青蔼如。
墨检前踪。庄放遗辙。
于昭遐训。允归圣烈。
肃穆仁祠。阴沈像设。
随四序以潜运。悬三光而不缺。
烈皇帝御琴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呜呼苍天不可识,炎精久被虹霓食。
共工怒触天寿崩,百神惊走惨无色。
先皇龙战血玄黄,云中徒跣归文昌。
臣寻弓剑煤山旁,泪枯参天双海棠
宫门邂逅故尝侍,曾见先皇诸宝器。
乌嗥久已殉银泉,龟书无复藏金匮
惟馀一琴贼不伤,真人手泽犹光腻。
花纹细作飞龙形,玉管亲题翔凤字。
济南李卿怀孤忠,千金购兹太冥桐。
拂拭神蛾丝五色,沐浴珠徽光的皪。
月明如见朝鬼神,天阴时闻轰霹雳。
我从李卿请琴观,楚囚相对泣南冠。
湘妃锦瑟秋风咽,山鬼罗衣夜雨寒。
欲排阊阖叩天鼓,忠信翻为虎豹侮。
乾崩坤拆帝无闻,日拥投壶诸玉女。
蒲陂南薰操不成,昆丘黄竹歌空苦。
宵衣旰食十馀秋,有宫无商泪自流。
大弦既急小弦绝,谁为君王蠲百忧。
其时坐有杨太尝,曾承天语称师襄
玉熙宫中久供奉,琴声高奏侑羽觞。
岐伯铙歌扬武德,延年乐府擅鸿章
呜咽牵予诉遗事,咬春燕九陪游戏。
琵琶水殿弹娇娥,龙舟争采夜舒
唐山新制房中乐,黄鹄交飞太液波。
叠叠水嬉金傀儡,纷纷过锦玉婆娑。
月照龙颜含喜色,千秋万岁乐宁多。
千秋万岁乐无多,忽尔辽阳烽火动,焦劳无复听云和。
天昏莫埽蚩尤雾,河决谁怜瓠子歌。
吹角难令玄女降,舞干其奈有苗何。
甲申三月燕京乱,此琴七弦忽尽断。
玉殿横飞铁骑声,天威先示空桑变。
从此中华礼乐崩,八音遏密因思陵
小臣亦似峄阳干,半生半死难骞腾。
伏波马革裹未遂,轩辕龙髯攀不能。
感君珍重此琴归,九庙神灵实凭依。
鼓之舞之元气驰,帝出乎震是今时。
殷荐上天以崇德,此琴将为圣人师。
太尝于焉再稽首,为取赐琴挥玉手。
童子金炉添御香,主人朝服当西牖。
落日阴连海岱云,平沙远映青徐
初拨宫弦钟吕鸣,缥渺箫韶吟紫清。
春风吹满蓬莱阙,和銮正绕千花行。
移商未成忽变徵,剑戟相摩两不止。
中原群盗俄蜂起,至尊叹息呼赤子。
更调角羽风嘈嘈,中见黄巾争舞刀。
杀人无声如刈蒿,茫茫百草儿女号。
又闻投鞭渡临洮九龙池水流人膏。
百官披发冲波涛,君王泪沾火藻袍。
笳声夜奏单于小,猎火秋悬太白高。
堂堂天朝事遂去,可怜万国无臣庶。
往日霓裳宴太平,开元子弟俱何处。
抔土谁封金粟堆,杜鹃自挂苍梧树。
惊风如刀频割弦,欲续断弦双手酸。
馀音绕梁何缠绵,满堂宾从皆涕涟。
请君罢弹莫终曲,恐令南北诸侯哭。
偶然失势龙为鱼,终见时来马生角
他朝日月定重输,今夕鸾皇聊独宿。
否极泰来天有尝,万里高飞翼先伏。
偕君阿阁贺升平,雌雄和鸣三十六。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675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法象莫大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备物致用。莫大乎圣人。
夫子讳某。字仲尼
鲁国邹人也。龟龙负谶。
帝鸿驱八翼之轩。鱼鸟呈文。
天乙降三分之璧。五十二战。
权舆骤帝之基。二十七征。
草昧驰王之业。平域中之祸乱。
扫天下之虔刘。以盛德大业之尊。
当开阶立隧之重。及其山崩海竭。
日薄星回。历数不还。
讴谣遂远。元子宾周而建国。
二王之车服可寻。上卿翼宋而承家。
三命之衣冠再袭。是故阴阳混合。
泄符瑞于平乡。宇宙氤氲。
洒休徵于阙里。龙准而龟背。
月角而雷声。有轩帝之殊姿。
殷王之异表。山开遁甲。
尼邱落于紫垣。星掌巫咸
钩钤坠于苍陆。净光童子。
来游姬旦之郊。乾象明灵。
下俯庖牺之国。十五而志学。
三十而有成。申下问于伯阳
屈帝师郯子。天为木铎。
九州知发号之期。吾岂匏瓜
一国有来苏之望。尝登委吏
稍践中都。天下可临。
诸侯取则。以之礼而国定。
司空之官以成礼。以之义而国平。
司寇之官以成义。掌山林于夏典
物得其生。听狱讼于秋官
人忘其死。大夫乱法。
仍行两观之诛。陪臣执权。
即问三雍之罪。强公室。
弱私家。叙君臣。
明长幼。用能使牺牲秬鬯。
不登阛阓之庭。羽戟旌旄。
不列坛场之位。当斯时也。
三光薄蚀。九土分崩。
夷狄有君。中华无礼。
周京赫赫。成康之至教蔑闻。
鲁国岩岩。贤圣之馀风巳坠。
河图未出。吾道不行。
周流八方。经营四海。
治乱运也。穷通命也。
天下之至圣。仍逢盗蹠之军。
仗天下之至和。犹有匡人之逼。
德生于我。天命而何忧。
文不在兹。临大难而无惧。
使仁者必信。安有伯夷
使智者必行。安有王子。
岂三千击水。牛蹄不能鼓横海之鳞。
九万抟风。鸡羽不能扇垂天之翼。
然后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或屈伸于季孟之閒。或动静于鱼龙之际。
下学而上达。将圣而多能。
博而无名。信而好古。
察殷周之礼乐。损益可知。
观杞宋之文章。贤才不足。
数年学易。伏羲龙马之图。
三月闻韶。妫帝凤凰之典。
信存乎德。术数贯于神明。
意见乎时。制作侔于造化。
已所不欲。则一言可以终身。
人之莫违。则一言可以亡国。
恶郑卫之乱雅乐。恶利口之覆邦家。
荣辱定于枢机。褒贬存乎牍。
精诚密召。北辰开紫掖之星。
福应全来。中极敷元云之气。
乃若知幽明之故。见天地之心。
有感而遂通。不行而克至。
年当甲子。潜知启汉之萌。
音叶宫商。预察亡秦之兆。
星移大火。追责天司。
月入街。无劳雨备。
季桓子羵羊之井。推水石之祯祥。
陈惠公集隼之庭。验蛮夷之贡赋。
然后历三辰而玉步。照四极而金声。
坐于缁帷之林。浮于亶州之海。
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
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哲人之能事毕矣。先王之至德行矣。
配乎二象。不能迁必至之期。
参乎两曜。不能稽非常之动。
南游楚国。遂闻衰凤之歌。
西狩郊。独下伤麟之泣。
夫子周灵王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生。至鲁哀公十有六年夏四月己丑卒。
凡享年七十二。于今一千馀岁。
泰山颓而梁木坏。微言绝而大义乖。
传飨祀于百家。奉琴书于十代。
秦始皇见登床之谶。始乱衣裳。
鲁恭王看坏壁之书。犹闻丝竹。
汉图起于六千日。赐金之礼载优。
魏德行于五十年。刻石之风未泯。
述文武者。皆宪章于圣人。
修学校者。佥折衷于夫子。
自韦鞲玉历。毳幕瑶图。
皇天无皂白之徵。戎狄起豺狼之衅。
摧六律。绝笙竽。
师旷之耳。天下之人废其听矣。
散五彩。灭文章。
离朱之目。天下之人黜其明矣。
高祖神尧皇帝因三灵之宝历。藉万国之欢心。
风起北方。月行中道。
削平宇宙。戢干戈于羊马之年。
弹压华夷。照文物于龙蛇之代。
太宗文武圣皇帝升瑶坛于曲洛。受玉版于平河
经天纬地。荡海夷岳。
坐元宫而密转。紫微光帝宅之尊。
戴黄屋以深居。赤县列神州之贵。
今上天无私覆。道不虚行。
驭六气而平太阶。乘八风而制偫动。
星连月合。层台有观朔之劳。
海晏河移。直笔有书祥之倦。
泰山而禅梁甫。千载同归
敞衢室而筑明堂。百灵咸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若乃虞夏商周之礼。考正朔而三迁。
东西南北之人。混风声而一变。
环林拂日。映高柳而对扶桑。
圆海澄天。走鲲池而涵象浦
粤以乾封元年。有诏追赠夫子为太师
咸亨元年。又诏州县官司营葺学庙。
凭风云于异代。照日月于殊途。
逝者有知。殁而无朽。
如纶如綍。大君施号令之严。
匪朴匪雕。上宰极司存之敬。
江令杨公。宏农华阴人也。
华山公之孙。大将军之子。
朱宫带地。明河一苇之西。
黄阙中天。神岳千花之北。
山川壮丽于区宇。人物繁多于海内。
齐九龙而阔步。一门钟豹变之荣。
袭五公而长驱。四代赫蝉联之祉。
出忠入孝。诞秀兴贤。
盖城邑。池台钟鼓。
英灵辐辏。锵锵万玉之门。
嘉瑞骈罗。济济千金之子。
是故北方多士。太一壮其魁梧。
南国仙人。中书伟其端雅。
椅桐可仰。丹漆兼施。
照明月于胸怀。吐清风于襟袖。
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
可以为大臣矣。韩尚书之临八座。
发迹下邳卓太尉之践三阶。
来从密县。自操刀入仕。
鲁邑之弦声。解剑分司
丰城之宝气。汝阴
人号无双。河内王君。
时称未有。飞雪千里。
不能改之心。名都十城。
不能动齐之行。先是殊方暴客。
常严钜野之兵。绝磴奸豪。
每纵黄池之暴。数州常以为弊。
历政所不能移。行人为之聚众。
耕父由其释耒。公英谋独断。
锐气无前。奋一剑以戮元凶。
驰单车而蹑遗噍。道旁牛马。
并属罗衡。县内神明。
皆称傅炎。若乃山林猛兽。
动星象而垂文。江汉貙氓
鼓风飙而作气。城门六闭。
未防虞吏之灾。都市三言。
终有山君之暴。公雄心裂眦。
壮发冲冠。按东海之金刀。
飞北斗之石箭。冈峦不扰。
有符刘孟之城。坑阱无虞。
更似童君之邑。自非爱人犹子。
视物如伤。岂能躬斩凶渠。
亲除灾害。与夫赤绳不用。
道被于瑕邱。桴鼓希闻。
化移于京洛。可同年语哉。
然后示之以礼义。陈之以庠序。
凭三时之閒暇。兴役鸠工。
视四野之川原。依城负郭
青泥险磴。斜连白马之关。
赤岸长波。远注黄牛之峡。
悬四方而开益部。照参伐于天光。
赋三错而辟梁州。绝岷嶓于地德。
背山临水。掩全蜀之膏腴。
望日占星。采公宫之法度。
丹墙数仞。吐纳云霞。
椽柱三间。蔽亏风雨。
琉璃晓辟。东宫雀目之窗。
玳瑁朝悬。西汉蛇鳞之桷。
图光芒于北斗。圣质犹生。
赫符彩于连珠。宏姿可想。
至于月衡月准。山额山庭。
侃侃星文。堂堂日角。
莫不向之如在。疑游北上之山。
望之俨然。似瞩东流之水。
博士助教某等。西州闻望。
南国英灵。骇飞兔于文场。
跃雕龙于笔海。扬雄博识。
神游象系之端。李合幽通
思入玑衡之表。每至韶光令月
朱鸟乘。爽气高天。
元龟送历。琼笾玉豆
中堂奉先圣之仪。石磬金钟。
南面习诸侯之礼。华阳曾子
鼓箧来游。蜀国颜生。
抠衣请学。弦歌在侧。
还升武骑之台。礼乐居前。
重睹文翁之室。祁祁茂德
济济时英。圣人千载之风。
儒者一都之会。丞主簿尉某等。
青田戒露。望华盖而长鸣。
绿地生风。下仙闾而直辔。
大夫贞节。还居内史之丞。
文学明经。犹历南昌之尉。
乡望某等。王孙猎骑。
骋原隰之盘游。公子文锋。
叙江山之体势。符伟明都官谢职。
逢有道而相推。赵元淑郡吏从班。
司徒而不拜。佥以乡闾少事。
风月多怀。命童子于灵台。
就门人于相圃。冬礼春诗之化。
再造双川。淹中稷下之风。
一匡三蜀。若夫平南壮烈。
沈流水于裁碑。逐北勋庸。
燕山而刻颂。庾太尉新亭之墓。
尚有黄金。郑康成通德之门。
犹存白瓦。况乎功苞大象。
被苍生。岂使铭典阙如。
音尘不嗣。是则雕墙峻宇
列冠盖于宜城。塞陌填街。
考春秋于太学。小人狂。
不知所以裁之。夫子文章。
今可得而言也。词曰。
西昆玉阙。南海金堂
惟惚惟恍。一阴一阳。
三辰赫赫。九土茫茫。
太极天帝。神州地皇。
骊连上古。混沌中央。
降及轩顼。终于夏商。
四时玉斗。五纬珠囊。
圣德千载。淳风八荒。
天开赤箓。日照青光。
识协金匮。兵符玉璜。
化隆文武。泽盛成康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春秋代谢。宗社危亡。
帝典无象。人伦不纲。
山河命德。天地兴祥。
礼乐三变。文明一匡。
原承少典。祚启成汤
吹律丹凤。衔符白狼。
三仁去国。再命循墙。
不有积善。其何以昌。
降灵邹邑。诞哲平乡
月角摛彩。星钤吐芒。
文行忠信。恭俭温良。
或默或语。能柔能刚。
学而不厌。师亦何常。
通礼明德。尊贤毁方。
古之君子。昔者明王。
道协公旦。神交帝唐。
摄官从事。服冕端章。
示之以德。临之以庄。
泽如春雨。威若秋霜。
男女斯别。尊卑克彰。
时逢板荡。运属栖遑。
入齐损味。居陈绝粮。
登山极目。临水徜徉。
无道斯隐。舍之则藏。
季孙大赉敬叔揄扬。
问官郯子。受乐师襄
神明协赞。雅颂铿锵。
紫麟遥集。丹鸟远翔。
生灵水火。家国舟航。
功符日用。德协天长。
倏嗟崩岳。奄叹摧梁。
昧昧神道。悠悠彼苍。
书开坏宅。谶识登床。
与代轻重。因时弛张。
毡裘黼黻。沙漠坛场。
玑衡惨惨。载籍膏肓。
汾河水白。晋野星黄。
轩电临斗。殷雷入房。
九围臣妾。八极城隍。
东序西序。上庠下庠。
粤惟铜墨。宝号金箱。
灵山地辅。德水天潢。
兰秀出。羔雁成行。
玉匣孤剑。瑶台骕骦。
惩奸挫右。济猛移蝗。
风传积石。道被沧浪
丝言涣汗。经葺相望。
夏井莲植。秋窗桂芳。
绣楹文玤。绮缀明珰。
四注飞阁。三休步廊。
礼行释菜。敬尽明芗。
图非有若。地异空桑。
伏羲书契。女娲笙簧。
匏土金石。圭琮璧璋。
高门程郑。硕学王杨。
威仪秩秩。宫徵玱玱。
山栖乌鸟。水宿鸳鸯。
蜀门戟。江津滥觞。
落星高堰。明月回塘。
丹碑不朽。清庙无疆。
凤山十二咏。子通临行索赋 其十二 水洞 元末明初 · 李穑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
雅乐久矣残,师襄入海去。
宫商互相夺,节奏茫无据。
忽惊洞中水,铿锵中律吕。
物理固自然,天机妙难觑。
秪恐金石藏,澒洞不知处。
琴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一
伊朱弦之雅器,含太古之遗美。
扣清徵于云和,激流泉于绿绮。
神女落霞,蔡邕焦尾。
陶潜抚之以寄意,宓子弹之而为治。
周公之善越裳文王之拘羑里。
传古法于嵇康,感幽灵于女子。
若乃前广后狭之制,圆天方地之仪,或悬壁以为戒,或去轸以观辞。
卫女思归之引,伯奇违养之悲。
玩之有龙鸾之状,听之有志义之思。
师襄既拱于夫子,伯牙亦哀于子期
则有寒山之干,龙门之枝,空桑之美,峄阳之奇。
则九星而象六合,应八风而法四时。
乌曾夜啼,雉亦朝飞。
伯喈之许顾雍邹忌之识齐威。
至于《礼》著坐迁,《传》闻踞转,汉则文姬,魏称卢女。
嗣宗之见孙登,穆丘之迎汉武
怜穷士之投楚,怅龟山之蔽鲁。
至如鬼谷之调五曲,女训之著三终。
斫兹美槚,伐彼椅桐。
楚庄之有绕梁,齐桓之重号钟。
松石方期于思话,林涧初从于戴颙
神气冲和,独推于千里;
风韵清远,唯称于世隆
若夫《水仙》之引,《文王之操》,揩击称工,操缦尽妙。
桓谭被责以失次,戴述循声而赴召。
或云晏龙初制,或曰神农始造。
赵师之辨吴蜀,汉宣之得龙赵。
尔乃汧公韵磬,张生响泉。
闵子初骇于取鼠,蔡邕始惊于捕蝉。
中散之被刑,哂师曹之见鞭。
尔其倚扆而悲,向风而听,见文王之思士,美琴高之养性。
舞玄鹤于郭门,受清风于上景。
至有《明光》、《宛转》,《霹雳》、《箜篌》,松间风入,石上泉流。
季鹰之哭彦先,贾子之对应侯
亦有蔡氏五弄,启期三乐,曾子残刑,商陵别鹤。
师文云浮而泉涌,瓠巴鸟舞而鱼跃。
钟仪操南音师旷之调清角。
周人避之于岐山,孺帝弃之于大壑。
弹薰风而解愠,鼓缁帷而讲学。
亦尝咏兹在御,痛彼俱亡。
相如之挑卓氏,荆轲之揕秦王
或传之濮水,或受自华阳
晋王之感孙息,雍门之悲孟尝
斯岂声音之至妙,故听之而易伤者乎!
次韵邵予可弹琴二首 其一 北宋 · 陈东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雷公徽玉粲明星,照出师襄指下声。
可怜此地无人识,唤作新来黑瘦筝。
夫子听琴师襄 明 · 陈颢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三 故实类、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一
苍姬尚文治,叔世生宣尼
立教以垂宪,天纵圣哲资。
师襄何许人,冠裳肃威仪。
援琴得高趣,挥手调朱丝。
悠悠太古音,不藉言与词。
松阴白日永,萧瑟生凉飔。
一弹万虑息,再弹心旷怡。
乐与二三子,听之忘神疲。
世远不可作,此音知者稀。
抚图三叹息,长吟寄遐思。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747年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方殊俗。魏风婉而其人舒。
九土异宜。冀田壤而其赋错。
前政有宽猛之异。时令有班艺之差。
非夫酌旧典于可行。启新图于必当。
多方而不失正。一贯而或从权。
曲成便人。大抵厚俗。
选众而举。非公而谁。
公先自吏部侍郎出为安康郡太守。某载月日。
诏以公为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公讳晋卿
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也。
其出处本末。奕世冠冕。
国史家牒详焉。凡邦伯到官。
诏使按部。或闭阁思政
或下车作威。或劾吏为明。
或移书示禁。公异于是。
可略而言。公素号贤(一作鲜)
积有治行。宿讼不决之务。
馀地割分。疑狱自诬之枉。
容光立照。故陋其思政也。
全长吏。不逐老丞。
成就诸生。先教小吏
道德齐礼。有耻且格。
故鄙其作威也。谢亭长之问。
劳野次之贤。吏悉谓为神明。
人不隐其毫发。故无事劾吏也。
列郡共职。清节销其过求。
诸曹报薄。直笔破其污诋。
故不待移书也。山东古之七雄。
河北有其四国。地方数千里。
人盖亿万计。献子三叹之馈。
滋无旧德。平原十日之饮。
顾有遗风。朱亥袖椎
豪雄扼腕。曹王拂局。
轻薄为心。奢泰拟都护之堂。
迟缓学邯郸之步。公抑末计(一作技)而敦本。
斥浮食以归业。督课八政。
择良吏以遣行。讲求六籍。
学官于便坐。于是横经左塾。
力穑先畴。尽业农桑。
大兴庠序。家知礼义。
更式段子之庐。户有京坻。
增修史起之庙。丛台歌舞成市。
邺郡帝王旧都。袨服靓妆。
挟筑跕屣。淇上留客。
河间数钱。公课其组纴之庸。
开其婚嫁之节。冶容绝四方之袖。
织室致五匹之工。刑于上官
训及处子。郑声卫乐。
共弃师襄赵带燕裾。
思齐漆室。渔阳骑客。
奏报本朝。鳀海楼船。
连漕绝域。郊迎馆给。
不敢淫其刍荛。水路陆衢。
尽若安于枕席。某载月日。
诏赐紫袍玉带。金鱼袋衣若干副。
方伯十联。赖其澄清之辔。
天子七命。赐以安吉之衣。
缇油屏车。玺书增秩。
未是过也。胜残之化既成。
观俗之风允穆。优游无事。
学宦思归。况乎父母之邦。
近在婴儿之国。表请拜扫。
有诏许焉。预约守宰
幸无侦候。至郡则投刺上谒。
至邑则舍车而徒。展礼先茔。
椎心泣血。回趋长老
稽颡绪言。宗人族姻。
姑党侄行。觌以重币。
筐篚遍于里闾。享有加牢。
牛酒溢于衢陌。朱轩驷马。
耀于衡门。紫绶双龟
出入编户。苏公佩印。
始归乡里尽欢。疏傅散金。
不与子孙为计。迨乎将去。
仍以馀资。一里置社。
备养生送死之具。一乡置校。
开说礼敦诗之本。相如衣锦。
且飞大汉檄书。买臣怀绶。
不德长安厩吏。故使巴蜀太守
负弩前驱会稽守丞。
引章下拜。此盖恨不礼于他日。
思释憾于故乡。是轻桑梓之人。
适骋斗筲之志。岂若公自心而至。
率礼无违。来悦去思。
推才降体。平阳传舍。
不许望尘。山阴吏卒。
讵闻治道。富贵还乡。
荣之至也。扬名显亲。
孝之终也。凡百君子。
无一至焉。公当九伯之官。
兼八使之任。深总之体。
不求于无虞。□□□□□□于草窃。
政成德举。风动神行。
顷有勋臣。旁典属郡。
曩者风云际会。攀附腾骧。
贪天之功。以为已力。
谓国不忘。尚嘉乃勋。
宋父宣骄。条侯倨贵。
当关常从。横恣不法。
帷帐狗马。僭侈踰制。
公劾之则重伤国恩。置之则大废邦典。
于是喻以祸福。告之话言。
昔有不爱赵城。将蹈沧海
既尊汉室。愿遂赤松
功成不居。道家所韪。
至于析圭分组。跨壤连州
怀四术而自疑。见九重而失望。
或冤家上变。司败受辞。
朝享膏粱。宁知狱吏。
暮成菹醢。遍赐诸侯。
难恃白马之盟。徒思黄犬之乐。
雕墙峻宇。万乘犹惮十愆。
紫衣狐裘。一朝而数三罪。
虽嫌绛灌等列。不逾梁楚为墟。
于是翕肩振惊。折节受教。
杜门谢绝宾客。终身不紊纪纲。
以宽服人。实在有德。
厥有挟左道。飞讹言。
南国青珠之符。东海赤刀之术。
分风送客。割水饮人。
伪辨而纳之于邪。善诱而济之以恶。
户外多保汝之屦。恐为乱阶。
门前无长者之车。知其惑众。
公奉诛首恶。悉宥面从。
丕蔽要囚。惟良折狱。
议事以制。不徵于书。
副至仁之纳隍。用轻典于平国。
刑期不滥。人乃大安。
奏课计功。天下小察。
责吏以实。则举其不矜。
欲人自新。则贳其宿负。
官以德举。政以礼成。
至于赏善劝能。正源端本。
齐风变鲁。盖以悉礼名儒。
晋盗奔秦。岂俟多诛恶少。
纳贡献赋。则惟恐居后。
酬庸命赏。则义不敢先。
布以圣恩。奉宣明主之诏。
问其理状。对用议曹之言。
邦家之光。其斯谓矣。
年若干。秀才擢第。
应制举。第若干等。
授某官。历某官。
若夫明眸白皙。玉润珠耀。
美秀备于仪形。风流发于言笑。
行之方也。留如守司。
智之圆也。速若发括。
量包偫有。思入无间。
坏壁古文。曲台遗礼。
淮王九师之易。汉氏三家之诗。
传癖书淫。鹰扬学府
文园入室之武。同丞相登科之策。
奏甚平谳。诗穷绮靡。
研燔纸贵。虎视词林。
尝奉和圣制雨中春望诗云。雨后山川光正发。
云端花柳意无穷。又奉和行幸诗云。
接仗风云动。迎军鸟兽舞。
时人以为鲍参军谢吏部为更生云。某年月日。
诏除公河东太守采访使。官吏百姓等或守阙乞留。
或遮道更借。泪增时雨。
思结仁风。亲爱之深。
讳名而号为父。歌咏不足。
取姓以命其儿。公既去官。
多历年所。人思愈甚。
共立生祠。异邑居而瓦合。
无契约而麇至。恐不预于聚财。
惧不任乎输力。棠树勿剪。
何如审像图形。桐乡置祠。
岂比耳闻身及。以此观德。
何德之深。仍建丰碑。
立于祠宇。匍匐千里。
前后百辈。求缀词之客。
为颂德之文。维也窃比老农。
不知旧史。众心所至。
难抑与于舆人。予病未能。
不获已于求我。乃为颂曰。
禹别九州。汉分八使。
实惟方伯。且曰连帅
建节乘轺。观风察吏。
山东河北。全赵大魏。
授方任能。惟名与器。
盖非其才。孰享斯位。
天子命我。导扬皇风。
敬教劝学。通商惠工。
法去太甚。政贵得中。
守丞老病。小吏童蒙。
督邮不遂。博士成功。
遂安贤者。大启儒宫。
四国之馀。一都之会。
平原旧俗。信陵遗态。
博塞以游。椎埋为害。
丛台淇水。燕裾赵带
淳化旁属。贞风俶载。
劈纩卷绡。横经秉耒。
清节峻邈。硕量宏深。
投书置水。酹酒捐金。
树德滋蔓。持刑不淫。
讹言免坐。倨贵怀音。
绣衣罢斧。墨绶停琴。
既此时雨。当闻作霖。
申哀松柏。展敬桑梓。
伏谒公门。徒行故里。
椎心马鬣。启颡鲵齿。
身纡紫绶。礼及童稚。
帝赐黄金。尽于筐篚。
社养宗人。学招邑子。
能事具举。令问允穆。
玺书改印。缇油转毂。
挂胡床。舍留官犊。
人吏老幼。涕泗号哭。
颂德丰碑。图形华屋。
阅实数美。移晷更仆。
水调歌头范文正听真上人琴歌 宋 · 林正大
 押词韵第十一部
耿耿银潢净,窗月莹如冰。
朱丝一扣,万籁不起冷光凝。
千古遗音犹在,一洗淫哇郑卫,北里与南陵
孰识兴亡事,哀乐不同情。

咽流泉,戛鸣玉,击浮金。
老龙啼晓,幼猿忽复暮山吟。
为我临风再奏,仙鹄翩翻十二,感物一何灵。
此曲谁当听,四海有知音。
附:范文正听真上人琴歌:银河耿耿霜棱棱,西窗月色寒如冰。江上扣朱丝绳,万籁不起秋光凝。伏羲归天忽千古,我闻遗音泪如雨。嗟嗟不及郑卫儿,北里南邻竟歌舞。竟歌舞,可时休。师襄堂上心悠悠。击浮金,戛鸣玉,老龙秋啼沧海底,幼猿暮啸寒山曲。陇头瑟瑟咽流泉,洞庭萧萧落寒木。此声感物何大灵,十二衔珠下仙鹄。为予再奏南风诗,神人和畅瞬无为。为予试弹广陵散,鬼物哀晋乱。乃知圣人情虑深,将治四海先治琴。兴亡哀乐不我道,坐中可见天下心。感公遗我正始音。
蓼庵处士弹汉宫秋 明末清初 · 吕师濂
雪云垂幕风飕飂,天荒地老客倦游。
多君开手抚玉轸,凄清弹出《汉宫秋》。
初如洞庭下木叶,复如滟滪泻寒流。
得无酒徒击别筑,得无嫠妇泣孤舟。
又疑猿啼向空谷,又疑雁叫落高楼。
借问此曲声何悲,令我忽忆国破时。
先帝有琴曰翔凤,玉熙宫里常携随。
时当中秋开夕宴,袁妃敛衽弹《关雎》。
意静指闲人月下,商流羽激声云飞。
星河斜度仙人掌,鸾鹤齐鸣百子池。
玉槃进酒葡萄暖,一挥再鼓天颜怡。
须臾寇盗肆窃发,衣宵食旰筹征伐。
无复重闻《金缕衣》,何曾还对丝桐月。
翔凤无端霹雳鸣,朱弦一一如刀截。
至尊惨澹竟攒眉,宫妾惊惶群吐舌。
事在甲申春之初,传其说者中涓吴。
不道三月十九日,乾翻坤陷龙鼎湖
峄阳之桐识治乱,八音遏密钟虚换。
金枝玉叶坐彫残,凤尾谁怜应出爨。
吾民从此忆薰风,师旷师襄逐断蓬。
臣本恨人闻苦调,依稀泪带甲申红。
翔凤而今安在哉,手琴囊锁亦休开。
亟须满饮三百杯,将愁遣去无使来。